是一種具有重要生物學意義的微量營養素,參與機體內許多生理生化過程。近年來,全球鋅缺乏癥的趨勢和流行程度趨于穩定,但在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中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鋅缺乏癥的預防
人體中的鋅元素主要通過膳食獲得。預防鋅缺乏,首先需要堅持均衡膳食,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進食一些鋅含量較豐富的紅肉(牛肉、瘦豬肉、肝臟等) 、部分海產品(如牡蠣,但不宜大量食用) 、魚類、禽類等。
對易患缺鋅的高危人群適當補充鋅的每日供給量,如早產兒/低出生體質量兒、慢性腹瀉和吸收不良綜合征的患者、長期采用腸外營養的患者等。因母乳鋅含量不斷降低,出生6 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單純母乳喂養已無法滿足其營養性要求。
根據兒童鋅元素營養性需求,可量化地估計其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2017 年國家衛健委發布行業標準《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對鋅元素的DRI 給予推薦,包括平均需要量(EAR) 、推薦攝入量(RNI) 、適宜攝入量(AI) 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 ,見表3。
由于居住環境、飲食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鋅元素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含量不同,補鋅時還需參考本地區正常兒童鋅元素含量參考值。
鋅缺乏癥的治療
出現鋅缺乏時,首先積極去除糾正缺鋅原因。鋅元素的補充應優先日常膳食補鋅。對于早產兒缺鋅,正常母乳喂養通常足以糾正。如果母體鋅儲備過度消耗或鋅缺乏,母乳可能會缺鋅。哺乳期成年婦女的每日推薦飲食鋅攝入量從每天11 mg 增加到每天12 mg。如果乳汁分泌低,嬰兒將需要補充替代。
人體對膳食中鋅元素的吸收受多種因素影響,在某些疾病狀態下,存在無法快速、準確扭轉鋅缺乏的問題??墒褂?/span>補鋅治療應口服給藥,宜選用易溶于水、易于吸收、口感較好、成本較低的補鋅藥物。
過度補鋅的風險
日常膳食鋅充足時,加用補鋅藥物存在鋅元素攝入存在超UL 劑量的可能性。兒童最高攝入耐受量(UL) 以內補鋅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在兒科臨床中少見,但高劑量鋅會產生急性毒性,可能對免疫系統、鐵、銅和膽固醇的狀態產生不良影響,可致惡心、嘔吐、食欲降低、腹瀉及頭痛、貧血、神經系統病變和脂代謝異常。
缺鋅危害很大,飲食預防很重要:
方法一:
母乳喂養因為初乳的鋅含量特別高,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建議給孩子喝初乳,至少喂養6個月。
方法二:
及時添加富鋅輔食寶寶6個月以后,需及時添加蛋黃、豬肝泥、豬肉末、核桃仁粉、芝麻粉等含鋅豐富的輔食。當寶寶輔食添加有困難時,擔心營養攝入不足,可以適當配合服用鋅補充劑。
方法三:
葷素均衡,多吃富鋅食物到了1歲以后,寶寶可以吃飯菜時,家長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均衡,吃得多樣化一些(過敏食物除外),注意葷素搭配。
適當多吃這些富含鋅的食物:生蠔、豬肝、扇貝、牛羊肉、魚蝦、核桃、口蘑、香菇、花生、大豆等。
方法四:
少吃味精等調味品以及糖等甜食。很多媽媽還有一個誤區,以為孩子不吃飯是因為自己做的飯菜不可口而添加調味品,殊不知味精就是讓人體缺鋅的原因之一。
此外,糖等甜食也會抑制鋅的吸收,建議家長讓孩子少吃這類零食。
補鋅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因為鋅每天都在消耗,又不能在體內大量存儲,所以平時給寶寶的飲食上要注意均衡,才能保證充足營養,避免再次缺鋅。
申明:稿件來源于平臺原創或網絡轉載,用于會員交流使用,若涉及版權,或版權人不愿意在本平臺刊載,請與小編聯系,小編收到信息后會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