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發展是當今兒童保健工作的關鍵,事關民生社稷,不僅僅反映兒童群體的現狀與健康,更是20年后國家綜合國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兒童早期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成年以后的發展高度,這個發展高度與健康水平和個人成就都有關系。在人類社會政策(Human Social Policy)研究報告中提到,生命早期的投入產出比,在前三年(嬰幼兒時期)最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兒童的早期發展,并給予積極的政策幫扶。
o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兒童早期發展作為推動婦幼健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正式納入,并上升為國家戰略;
o 黨的十九大14個基本方略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首次提到“幼有所育”;
o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明確了兒童與健康的13條主要目標,涉及到兒童營養、兒童健康、體格發育、降低污染、減少傷害等多個方面。
近些年兒童早期發展都是熱議話題。在兒童早期發展這個綜合課題中,營養覆蓋了從胎兒時期到兒童滿6周歲,是覆蓋時間最長的要素之一。兒童早期各系統快速發展,充足、均衡的營養是兒童良好生長發育的基礎。營養學數據顯示,我國0-6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而隱性饑餓在兒童群體中更是廣泛存在。隱性饑餓是指機體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導致兒童隱性饑餓的微量營養素主要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和鈣。
維生素A缺乏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的維生素A缺乏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約有47.98%的兒童維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范圍,且年齡越小,維生素A缺乏率越高。參照2016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兒童總數(約2.3億)估算全國約有1.1億兒童血清維生素A水平未達到正常范圍,且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兒童的維生素A水平更低。
此次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還顯示,2歲以內的嬰幼兒無論何種喂養方式(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混合喂養)維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的比例均高達60%左右。
維生素A缺乏不僅會影響兒童視覺發育,還會影響體格發育,增加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增加貧血的患病風險,甚至增加住院風險或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防治策略中,預防是關鍵。WHO在2009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有154個國家維生素A缺乏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公共衛生問題,而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是最廣泛的干預措施。在超過103個重點國家中,有77%的學齡前兒童服用了維生素A補充劑,同時許多國家在全國衛生政策中已納入了向嬰兒和兒童提供維生素A補充劑的策略。鑒于我國目前存在普遍的維生素A缺乏的現狀,建議0-6歲兒童應每日小劑量補充維生素A,并盡快納入我國公共衛生措施,以減少因維生素A缺乏帶來的兒童健康風險。
維生素D缺乏
隨著近年來在0-3歲兒童中推廣維生素D的普服,兒童早期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有所改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6歲以上尤其是青春期兒童中,維生素D的缺乏率仍然較高,因此應重視學齡期及青春期兒童維生素D的補充。
鐵缺乏
缺鐵性貧血(IDA)和缺鐵(ID)在我國嬰幼兒中發病率較高,在7個月-1歲年齡段,鐵缺乏及貧血的患病率接近70%。這一時期是腦發育最快的時期,該時期缺鐵會導致腦神經發育受損,導致兒童智力和運動能力發育水平低下,且通過后期補鐵也無法完全逆轉。嬰幼兒是鐵缺乏的高危人群,防治的重點在預防策略的實施。
鋅缺乏
我國5歲以下兒童中度鋅缺乏,2012年對我國7個城市、2個鄉鎮的兒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3-4歲兒童鋅缺乏率高達64.6%,4-5歲兒童缺乏率為57.7%。
缺鋅會導致兒童感染性疾病高發,尤其是增加腹瀉的發病率。補鋅措施對腹瀉的治療和預防均有效,WHO在兒童腹瀉的管理策略中強調補鋅方案的重要性,《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臨床實踐指南》和《嬰兒急性腹瀉的臨床營養干預路徑》中都提到補鋅,推薦補充量及療程為:6個月以內鋅元素10 mg/d,6個月以上鋅元素20 mg/d,持續10-14天。
鈣缺乏
我國平均每人每天攝入的鈣量低于400 mg,是鈣攝入量最少的國家之一。2019年發表的《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中指出,兒童達到適宜攝入量(AI)的人數平均不到5%,11-13歲青少年組兒童達到AI的人數最少,僅有1.1%-1.7%,城市中2-4歲兒童達到AI的比例在城市各年齡組人群中最高,男女分別為10.4%和12%。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兒童鈣攝入量不足,我國嬰幼兒的鈣營養狀況應引起重視。
在兒童早期發展中,表觀遺傳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基礎上,改變遺傳表象,生命早期的不良影響(尤其是營養不良)會出現隔代遺傳效應,從而導致后代慢性疾病的高發,并且能穩定遺傳下去。
“疾病的早期起源”將兒童早期發展的核心內容概括為胎兒環境、幼年環境和遺傳因素,三者共同引起生物學變化,這些變化將影響成年健康。而幼年時期則是預防疾病的關鍵階段,因此應更加重視兒童早期各種營養素水平,預防隱性饑餓的發生。
良好的成長氛圍,充足的營養,安全的環境,良好的教育都是助力兒童早期發展的有力措施,重視兒童早期發展能夠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和繁榮,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國力,促進社會公平,打破貧困代際傳播。關注兒童早期發展,為兒童早期發展提供充足的營養是每一位兒童健康工作者和兒童監護人的義務和使命。
參考文獻:[1]Heckman James, Carneiro Pedro. Human Social Policy [R]. 1997.[2]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3]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4] A Strategy for Acceleration of Progress in Combating Vitamin A Deficiency. UNICEF. New York, 18–19 December 1997.[5]中國兒童鐵缺乏癥流行病學調查協作組.中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發生率.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886-891.[6] Mubarak A, Fadel W, Said S, et al. Profile of Behavior and IQ in Anemic Children. CNS Spectr. 2010 Dec;15(12):631-8.[7]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16,54(7):483-487.[8]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兒童鈣營養專家共識(2019年版)[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3):262-269.